“奶瓶子”里的高質量發展之道——寧夏奶產業發展密碼探析
2021/07/23新華社銀川7月17日電題:“奶瓶子”里的高質量發展之道——寧夏奶產業發展密碼探析
新華社記者靳赫
奶牛自覺排隊擠奶,機器自動配出營養均衡的飼料,無人生產線完成乳制品加工……在寧夏奶牛養殖場和乳企車間里,這些頗具科幻色彩的場景十分常見。作為國內牛奶主產區之一,近年來寧夏奶產業發展備受矚目,成為當之無愧的特色優勢產業。而這背后,是寧夏以供給側改革為主線,以提升奶產業全產業鏈競爭力為核心的奮力追求。從奶牛養殖到乳制品加工,寧夏奶產業高質量發展處處有門道。
牽住規模化養殖“牛鼻子”
25歲的寧夏固原市涇源縣小伙禹魏偉至今記得,去年夏天,他剛到寧夏吳忠市利通區一家養殖場工作時有多震驚。300多米長的牛舍鱗次櫛比,大型機械在耳畔轟鳴,一群群奶牛怡然自得。“那時才知道,奶牛還能這么養。”禹魏偉說。
寧夏地處黃河上游,氣候干爽,日照充足,自然條件十分適合優質飼草和高產奶牛生長。改革開放后,寧夏奶產業逐步興起,憑借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,逐步發展壯大。
農戶在院里養幾頭奶牛,拎桶擠奶,曾是寧夏最主要的牛奶生產方式。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發展,這種模式無論在效益,還是在牛奶各項指標與質量安全方面都越來越跟不上產業發展需求。
產業提檔升級,改變粗放的養殖模式是關鍵一步。近年來,寧夏持續推進奶牛“出戶入園”“出戶入場”等工程,大力支持標準化規模養殖場發展,讓當地奶牛養殖模式加速完成一輪深刻變革。
記者從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獲悉,如今寧夏奶牛規模化養殖率已從2010年的60%提高到98%以上,存欄量過萬頭的奶牛養殖場已不鮮見。規?;?、標準化、集約化發展讓寧夏奶業振興步伐大大加快。
寧夏新澳農牧有限公司的牧場里養著4300多頭奶牛,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品種優良。“平均每頭泌乳牛每天能產35公斤奶。”公司總經理楊賢說,這個單產量幾乎比寧夏奶產業發展初期翻了一番。
2002年起,寧夏便率先在全國以省份為單位開展奶牛品種選育工作,如今,當地規?;B殖場奶牛良種率已達100%。同時,得益于奶牛養殖模式的轉變和政府大力推廣,先進養殖技術、設備和管理模式也迅速推廣普及。
在寧夏中衛市沐沙牧場,擠奶時間一到,奶牛便會排隊走上擠奶機,10分鐘左右,機器自動完成擠奶,奶牛又自行排隊走下。鮮奶通過管道進入罐裝車,并在幾分鐘內冷卻到4攝氏度,再被運往乳品加工企業。
這種高度自動化的生產場景并非沐沙牧場所獨有。行業內先進的重型轉盤式擠奶機、全混合日糧攪拌車、青貯收割機等設備在寧夏許多養殖場里已成為基本配置,奶牛健康水平自動監測等物聯網技術也得到普遍應用。
向單產、向管理、向科技要效益,清晰的發展思路帶來可喜的成效。據寧夏農業農村廳統計,當地成母牛年均單產超9000公斤,居全國前列,全區日均生鮮乳產量達8580噸,抽檢合格率連續12年保持100%,主要衛生指標達歐盟標準。
寧夏伊利乳業有限責任公司的生產車間里,全封閉、全自動的智能化生產線高速運轉,工人點點鼠標便可“遙控”各條生產線,牛奶預處理、殺菌、發酵、灌裝等過程中,看不到一滴暴露在空氣中的牛奶。
由于寧夏奶產業發展勢頭好、生鮮乳品質高,國內不少龍頭乳企已將寧夏視為高端奶源地。龍頭乳企的入駐大大提高了寧夏奶產業的現代化水平,車間里,單條流水線每小時加工量可達數萬瓶。寧夏奶產業全產業鏈產值中,加工產值占一多半。
近兩年,乳企呈現出加速布局寧夏的態勢。去年,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情況下,伊利在此建設的16條生產線投入生產,蒙牛的奶業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百億集群項目加緊推進,新希望乳業宣布收購寧夏本土乳企夏進乳業,光明乳業則與中衛市政府、寧夏農投共建奶產業全產業鏈項目。一年間,寧夏新增生鮮乳日加工能力1400噸。
龍頭乳企爭相入駐,讓寧夏奶產業有了“不愁銷”的發展底氣,如今龍頭乳企每年收購當地90%以上的生鮮乳,對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起到關鍵引領作用。
去年底,寧夏將奶產業確定為自治區九大重點特色產業之一,并提出新一輪高質量發展計劃,擬于5年內實現全區奶牛存欄量100萬頭,生鮮乳年產量550萬噸,全產業鏈產值千億元。高質量發展之路上,寧夏奶產業繼續闊步前行。(新華社)